液压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液压阀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野路子拳师大师话说林语堂

发布时间:2020-07-17 17:47:06 阅读: 来源:液压阀厂家

无数次陪同慕名而来的客人拜谒林语堂故居,听解说者津津有味地讲述大师的生平轶事,然后闲坐在小院里的菩提树下品茶聊天小憩。每在此时不由得会多些思考。菩提树下证菩提,我总想,一个出生于闽粤边界山间的书生,如何在群星璀璨的近现代文坛成为西方人眼中的文化大师,这个谜题值得一解。

林语堂所处的时代,正是西学东渐的巅峰时期。政治军事的全面征服,冲击着那个年代人们的思想世界。于是,一帮文化人孜孜不倦地心悦诚服地在西方文化的海洋里寻找民族衰亡的缘由和药方。各种西方思潮激荡交融,包括今天成为我们主流思想的马克思主义,都能在中国找到自己的信徒。对西方思想西方文化的膜拜成为那个时代中国文人的自觉取向。

那个时候,最好的建筑物不是教堂就是洋人的领事馆。有钱人家的孩子以能够进入各种洋人创办的学校就学为骄傲,“留洋”一词更是透着全家人的高大上。民主和科学这些时髦的字样,一定是要土洋结合地被叫做“德先生”和“赛先生”,这样才显得跟得上潮流。连号称文化旗帜的鲁迅,在与他看不上眼的林语堂论战时,也一而再再而三地把“费尔泼赖”这种洋词赫然写在文章的标题里,仿佛不拽几句洋词就显不出自己站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西方文化的因子时时处处渗透在被洋枪洋炮打得千疮百孔的中华大地上。

身处那个大时代的林语堂,同样有着崇拜西方文化的思想自觉。或许当年跟着洋人后边传教的父亲影响着林语堂对西方文化最初的景仰,毕竟,父权思想在他家乡那个偏远小山村的传统观念中依然强势,林语堂也难以挣脱这种文化宿命。

这种自觉首先体现在他对西方语言的执着钻研上。自利用“庚子赔款”派出第一批留学生以后,会外语就成为了懂西方、学西方的基本文化符号。只是多数中国人学习洋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于自己学习研究的领域,就是借此做起洋大人们的“通事”,或是混进遍地林立的洋行谋一好差事,借以养家糊口。这其中还不乏纯粹赶时髦地说着一嘴看似地道的洋文的“假洋鬼子”。但是,林语堂对洋文的学习深度和把握程度显然超过了那个时代的多数文人。他最初的一大批著作,不是小说不是散文也不是史论,而是关于英文语法的教程,或是今天看来充其量是阅读材料的英文小品集。对西方语言的执着贯穿了他的一生,后来,他甚至可以编出来英文的字典。学外语学到能编字典的,近代至今也没有几人。

对西方语言的娴熟掌握,确保了林语堂能够准确地把握西方人的思想习惯和思维方法,也自觉地以西方人的思维来构建自己的思想世界。这从他翻译“幽默”一词的思维脉络就可见一斑。《辞海》这样解释“幽默”: 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的讹谬和不通情理之处。通俗地理解,幽默者,静静地幽雅地微笑也。这种翻译把近现代西方人沉稳大气、不慌不忙的文化自信描述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做到这一点,可以说,林语堂也把近现代“师夷长技”的文化取向做到了极致。

今天的人们对林语堂最为脍炙人口的评价,莫过于那句“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细细揣摩,这一个“踏”字,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哪边都不沾,纯粹就是“不中不西”呢。事实上,我们很少能够从与他同时代的大师们那边听到多少对林语堂的溢美之词,即使与他关系密切的国学大师钱穆,也不曾对他有过什么国学同好之类的认同,更不要说与他观点相左的“怒向刀丛觅小诗”充满战斗性的那位鲁迅先生了。当他的第一部英文著作《吾国与吾民》问世后,中国文化界就没少了口诛笔伐,甚至把这本书视为异端,给了一个中西结合的诨名——《误国与误民》。反倒是西方人爱他爱得不行。赛珍珠评价他的《吾国与吾民》是“迄今为止最真实、最深刻、最完备、最重要的一部关于中国的著作”。她甚至动了念头,要和林语堂合作写一本关于中国的著作,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看中的,无非是林语堂所特有的而同时代中国文人所不具备的对西方文化的换位思考。

林语堂很多著作是用英文写成的,娴熟的英文无疑是西方人能够读懂他的著作并为之吸引的基础原因。但更重要的在于,他的著作取材总是独辟蹊径。

把林语堂1935年以后一大批英文写成的著作分分类,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无非三种桥段。一是用西方人的思维说老祖宗的事。诸如《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苏东坡传》等等,这些著作有些类似于如今市面上常常充作畅销书的戏说历史或是水煮三国,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破开来摊开晾晒,让它俗得简单易懂,它们比起咬文嚼字故作深奥的酸腐夫子们的晦涩文字,无疑更能吸引西方人的眼球。当然,若是论起其中的国学成就,那大抵也只能算是皮毛之作,是断不能和钱穆、吕思勉、辜鸿铭这类国学大师相提并论的,他所用的闲适的文字风格也是这些夫子们所不以为然的。

在用西方人的语言习惯说中国的同时,林语堂也没忘了用中国人的眼光说西方。尤以《美国的智慧》为最典型。他用戏谑的语言表达着他对西方文化的发自内心的溢美和赞叹。今天的愤青们书架上常有一些外国人写中国的书,在总体友善的前提下,加上些看似警醒的话,虽然并不深刻,或者还有些哗众取宠,但我们仍然觉得这些观点很有新意。或者,这就像如今的一些老外,用略带外国口音的纯正中文说相声唱民歌一样,我们会笑哈哈地把他贴上热爱中华文明的“国际友人”的好标签。林语堂的这类著作基本采用“七分赞三分贬”的手法,无疑增加了西方人对他的亲近感和信任度。

第三类就是他的小说。就今天的观点看,他的小说准确地抓住了当时西方人的兴奋点---家庭生活和爱情故事。诸如《寡妇,尼姑与歌妓》,以及以他和夫人的家庭生活为蓝本的《红牡丹》,莫不是把中国人的婚姻爱情生活端到老外面前,而以其初恋为原型的《赖柏英》更是不惜把自己最纯真的青春萌动摆进去。那时候在富足的西方人眼里,爱情小说或是描述种种爱情悲喜剧的作品,无疑最阳春白雪最有卖点。在这些作品中,林语堂对中国式家庭的不满和鞭挞洋溢在文字间,有些辛辣有些戏说,也透着种种无奈。这颇有点类似今天一些为主流舆论所诟病的影视作品,专门挑着中国的落后一面来博西方人的喝彩。

用内容和形式都最西方的语言,讲述最神秘的东方古国的故事,并且用西方人最感兴趣的看点让西方人读得懂,这大概就是林语堂扬名西方文坛的秘诀。尽管在自己的祖国一直有褒有贬,但他成功地以一个东方人的身份闯进了西方人占尽优势的思想世界,仅凭此一点,林语堂就有足够的理由为自己的成功感到骄傲了。

这就好比一个力大无比武艺精湛的拳师,他原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有一日,他遇到一个奇特的对手,这位高人不仅对拳师熟知的太极、武当拳、南拳北拳这些正规路数了如指掌出神入化,还可以舞弄拳师所不曾学过的醉拳、猴拳、老鼠拳这些野路子拳法,这自然足以冲击拳师的自信,敢不拱手致敬甘拜下风?!林语堂就是这样的高人,而被折服的那个拳师就是当年强势的西方文化界。林语堂的这种野路子,或许源自于故乡花山溪的潺潺流水,也可能还有着平和柚子甜中带酸略有些涩味的特质,刺激着西方人的神经,让他们觉得好爽好独特好有个性。于是,来自山野间的一位文化大师在西方世界横空出世,用东方文明的神秘感和高妙处,一扫中国文人的迂腐和矜持,走入西方大众的内心世界……(文/九松斋主人)

中国视频国外怎么看

华人海外看国内视频

回国代理

回国VPN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