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液压阀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他们为啥成了金融二道贩子

发布时间:2020-07-13 20:14:00 阅读: 来源:液压阀厂家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人们印象中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发现,近期不少地方的金融市场出现了新苗头:一些曾经难获银行贷款的小微企业,如今成了“金融二道贩子”,将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转贷给房地产企业或者其他“来钱快”的生意,从中获取丰厚利差。这些企业是如何成为“金融二道贩子”的?如此一来又会产生哪些风险?

江苏苏州市吴江区放贷人韩勇:“钱生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韩勇是江苏苏州市吴江区人。他从事的生意并不复杂,就是从银行等渠道贷来钱款,然后以高额利息放贷出去,当金融的“二道贩子”,赚取高额利润。

在苏南,吴江以民营经济发达而著称。韩勇的父亲开着一家织布厂,厂规模不大,也就几十台织机,固定资产四五百万元,属小微企业,但在好的光景里,这些机器创造的利润一年有四五十万元。2000年,大专毕业后,韩勇没有找工作,而是回家在父亲的小工厂里干活。

这些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苏南的很多企业资金吃紧。韩勇回忆说:“我家做的产品还行,与银行关系也好,贷款相对方便些。”一位生意上的朋友贷款到期,一时无力偿还,需要一笔过桥贷款。韩勇从中看到了商机,他以父亲工厂的名义向银行贷款,然后把这笔款子转贷给朋友,帮助他先偿还银行贷款,等银行贷出新的资金后,朋友又连本带息地还给韩勇。

“1万元的借款每天利息是40元,短短一个月的时间,我贷给他的100万元就赚了12万元。”韩勇说,他从银行贷款的利息则相对便宜得多,一进一出,韩勇的毛利至少要达到100%。钱生钱,一打开这个闸门,钱就像涌泉一样,滚滚而来,最好的一个月,赚了至少30万元。

这样的赚钱速度,让韩勇对父亲的小工厂不屑一顾。“我只是把银行里的钱过一下手,一个月就可以挣父亲工厂一年的利润。”韩勇说。

“很多企业都贷不到银行的款,你如何能贷到?”记者好奇地问。

韩勇说,虽然目前整个经济形势不太好,但总有一些企业的效益不错,这些企业贷款就比较方便,“而且如果能够与银行里面的人搞好关系,贷款就更方便了。”

韩勇说:“现在是两头的企业好借钱,一是规模大的企业,他们贷款盘子大,可以很容易地从银行贷款中划出一块专门用于‘借款’;二是一些小微企业,由于国家出台优惠政策,放宽向小微企业的贷款,一些小微企业的老板便把这部分资金用于贷款,吃利息,成为二道贩子。”对于如何与银行搞好关系,韩勇没有具体说明,他只说这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据一家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介绍,一般来说,贷款要专款专用,在实践中却很难监管。比如,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给某企业,某企业把钱打给供货商,再让供货商打到另外一个账户上,那么,这笔钱到底用在什么地方就难查清楚了。

在目前实体经济不太景气的情况下,做金融“二道贩子”不费劲就能挣大钱。“比如,央行出台的定向降准,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商业银行还受制于贷存比率,因此通过定向降准而多出来的资金,很可能就流到了金融二道贩子手里。”上述工作人员说。

做金融“二道贩子”,最怕的就是资金链断裂。与真正的金融机构相比,像他这样的放贷人,缺乏基本风险控制能力,万一有人资金链断裂,他除了上门要债,基本不受法律保护。然而,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一直把钱借给我信得过的人,但由于对方销路不畅导致无法偿还,最后跑路了。我现在因资金链断裂,也是在外面东躲西藏,轻易不敢回家。”韩勇说。(记者 王伟健)

四川泸州市小老板吴向群:“酒企是我的‘二银行’”

“这可是救命钱,厂子总算能活下来了。”吴向群是四川泸州的一个小老板,前不久他终于拿到了100多万元借款。

苦心经营一家小型食品厂多年,吴向群今年初遇到创业以来最大的一道坎:产品滞销,食品厂外债高筑,若再不清偿债务,只能申请破产。拿到借款,就等于拿到了继续办厂的希望。

然而,这笔借款并非直接来自银行。“跑了几个月,没有一家银行肯贷。”吴向群对自己遭受银行冷遇并不意外:“银行最怕风险,我这样的厂子销售和盈利都不稳定,生产线又老旧,就算全盘抵押,银行也很难借钱给我。”

无奈,老吴找到当地一家酒企借钱——这家酒企是当地的名牌企业,除了经营白酒酿制与销售的业务,还从事着一项“副业”:资金短期借贷。

“很多小厂、小公司没钱了都来找他借,不仅有本地的,还有外地的。”吴向群介绍,这家酒企从事对外借贷,在“圈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少则几十万,多则上百万,虽然利息比银行贷款利率高出不少,但毕竟手续和流程简单,而且比从银行贷款的难度小多了。

即使资金链再充足,但生产类企业毕竟不是银行,对外放贷多了,自身财务状况难免会吃紧。“这点不必担心。”该酒企财务部门一位工作人员透露,借贷出去的钱,都是先从银行贷款而来,先贷入再借出,赚取中间的利率差价。

这家酒企家底厚实,资金充裕,从银行贷款几乎“张嘴就能来”,转手借贷这一“无本万利”的生意,每年能带来多少利润,上述工作人员并不清楚,他只表示,过一次手,就能“钱生钱”,“银行其实也知道我们不差钱,贷款后就会转手借给别人,但他们也睁只眼闭只眼。”

事实上,银行对这样的借贷,几乎求之不得。“银行往外贷款不好把握,这种超低风险的机会非常难得。”当地金融办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只要这家酒企开口,一些商业银行就会抢着贷给他。

然而如此一来,风险便转嫁到了这家酒企身上,如何避免借出去的钱成为“死贷”?

“我们对来借钱的企业也不是‘来者不拒’。”这家酒企财务部门负责人张涛透露,他们做“转手借贷”有几个条件:必须是短期借贷,数额不超过200万元,必须有实物抵押,而且只做熟人的生意,“出了事不会找不到人”。因此,从2012年这项“副业”开始至今,10余次对外贷款,这家酒企从未失手。

“现在都说银行惜贷,贷到款要凭关系。”混迹当地商业圈子多年,吴向群对于“转手借贷”有他自己的看法:“酒企的老总和银行的关系好,只有他能贷到款,这个差价,也只有他能挣。”(记者 张文)

别让“政策红利”变味

一些小微企业融资难,这是不争的事实。然而,近期出现的一些新现象值得关注:曾经大喊“贷不到钱”的小微企业,有的变成了“金融二道贩子”,将从银行获得的信贷资金转贷给房地产企业,赚取丰厚利差。

曾经的资金“困难户”为何能做起“钱生钱”的生意?

小微企业之所以资金有富余,得益于各项“政策红利”。近年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已成全社会共识,各项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陆续出台。然而,对于部分小微企业来说,获得的资金要往哪里投,也是一个难题。企业经营环境的改善并非一时之功,如今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市场前景难料,转型升级压力不减,不少小微企业经营环境不容乐观,因此不敢轻言扩大生产,有资金也难找投资门道。

与此同时,市场的资金面并不宽松,全社会资金成本高企,特别是国家宏观调控限制的一些领域和行业更是贷款无门,如房地产和产能过剩行业,这些企业往往对资金价格不敏感,动辄开出年利率接近20%的高价,汲取各个渠道资金,自然也“看上”了屡受信贷政策优惠的小微企业。资金供需双方对接,一旦小微企业主发现,其转贷银行所得的利息高于投资实业的盈利,将贷款转贷给房地产商就成了一项自然而然的选择。

不仅是小微企业,一些大企业也参与到资金的倒手中。自2013年以来,银行委托贷款业务迅猛增加。央行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委托贷款增加1.35万亿元,同比多增了2393亿元,委托贷款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的最大信贷来源。发放委托贷款的企业多数是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在银行获得的贷款过亿元,甚至上十亿元,利率水平相对较低。一边从银行以低成本借钱,另一边是发放委托贷款。委托贷款的来源究竟是自有资金,还是银行信贷资金?难以厘清。

资金在社会上蜿蜒流动,负面作用显而易见。金融的本质是钱尽其用,盘活闲置资金,提高资金的配置效率,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然而,当前的资金转贷将资金引入了国家宏观调控限制的行业和领域,与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背道而驰,延缓了结构调整的进程,另一方面,这些高风险的资金也变相抬高了全社会的资金成本,削弱着实体经济发展的动力。

更重要的是,转贷带来的风险正在不断放大。近来,委托贷款频频逾期,其中房地产行业成为委托贷款违约的“重灾区”。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参与,更需要引起重视。小微企业风险识别能力弱,由于借贷资金规模小,对债务偿还的约束力也弱,抵御风险的能力不足,所受的损失也更大。然而风险最终都会传导到银行,带来系统性风险,其危害不可小视。

追本溯源,控制资金转贷的蔓延,银行是一个关键环节。实际上,企业转贷资金、成为“金融二道贩子”的问题一直时隐时现。为何信贷资金总是陷入“倒贷”怪圈?这与银行过于追求业务规模,推行片面绩效考核指标不无关系,在转贷过程中不乏银行推介、牵线的影子,这样,银行一方面放出贷款,做大规模,获得收益,另一方面又变相提高了中间业务收入水平,可谓一举两得。改变这种局面,恐怕还得从银行自身的绩效考核模式入手。

这一新现象也给我们启示:小微企业面临的难题不单纯是“缺钱”。如果没有好的发展机会,资金也无法有效利用。因此,要真正为企业排忧解难,还需多管齐下,逐步破解企业发展方方面面的瓶颈,构建良好经营环境,否则企业拿到钱却无路可投,继而当起“金融二道贩子”,就会让好政策变了味。(欧阳洁)

男订制职业装

白银定制工服

铁岭西服定做

安徽定做工作服